听新闻
放大镜
董迎春:法医的战场就是现场
2025-02-07 17:31:00  来源:江苏法治报

  他是警察也是医生,一滴血液、一缕毛发在他眼中都是破译案件密码的“钥匙”,是打开通往真相的暗格,“洗冤泽物、去伪存真”是他作为法医的神圣使命。

  他,就是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刑事警察大队法医董迎春,工作以来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、个人三等功2次,获评全省优秀人民警察、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、吴中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。

  不同于其他只能起到排查作用的鉴定手段,DNA检验技术结合了刑侦技术与生物科技,具有唯一性,是侦破命案的关键。从事DNA检验工作,不仅要求法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、精湛的业务技能、丰富的实践经验,还要求有异于常人的敏锐视角和专注执着的摸索钻研。而董迎春正是这样的一个人,以不浮躁、不懈怠、不放弃的冷静之心,以“板凳一坐十年冷”的坚韧之志,在公安刑侦法医岗位一干就是十余年。

  高考时,董迎春填报的就是法医专业,那是他的理想职业。那年高考,董迎春被四川华西医科大学法医系录取,后来又考上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法医学研究生,毕业后加入了苏州警队,正式成为一名法医。

  工作以来,董迎春接触过无数现场,更经历过各种艰苦的工作环境,有时候在荒芜的山上,有时候在密闭的房间里,有时是极寒天气,有时又热得浑身湿透。在一次次的现场勘验中,董迎春练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,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,能做到心中有“术”,遇案不慌。也正是董迎春的谨慎细心,准确地为多起案件提供了第一手侦查资料,犯罪嫌疑人很快落网,为受害者讨回了公道。“法医的战场就是现场,面对案件,我们绝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。”董迎春坚定地说。

  法医工作,事无巨细,毛发之中,也许就藏着破案的关键。在吴中分局DNA实验室投入运行之初,董迎春作为首批专业技术人员,和团队成员尝试运用新的检验技术,重启命案积案攻坚工作。一起命案现场提取的两把刀进入了他的工作序列。历时12年,保存条件差,物证破坏程度严重,看到这样锈迹斑斑的刀,大家全都心里没底。董迎春主动请缨,将整把刀进行网格处理,多位点提取、纯化到扩增、电泳,每一个环节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、试剂配比、参数控制,经过数天的努力,最终在刀柄上检出嫌疑人的DNA数据,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关键证据。

  让逝者安魂,还社会安宁,这既是工作动力,更是身为法医不可推卸的责任。通过不懈的努力,董迎春总结出的微量物证高检出技战法,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灵敏度,在多起重大案件中成功检验疑难、微量、降解检材,为锁定嫌疑人、完善证据链及最终案件的成功侦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工作至今,他已累计受理案件万余起,处理各类物证5万余份,比中各类对象数千名。

  近年来,随着刑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,社会对证据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,吴中公安分局建立了“董迎春工作室”,由董迎春领衔,带教民警3名、技术辅助5名,工作室成为核心技术的创新源、大案要案的攻坚队、岗位人才的孵化器、精神传承的方向标。

  董迎春通过不断优化DNA提取技巧与检验方法,大大提高了DNA提取实验灵敏度,为各类重要案件的侦破作出重要贡献。在他的带领下,工作室团队成员在细微处抽丝剥茧,不断推动检验工作提质增效。近年来,技术中队先后获评全国一级刑事技术室、全国二级DNA实验室、江苏省十佳刑事科学技术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。同时,董迎春努力钻研DNA前沿新技术,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。

  为了加深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对公安一线法医工作的了解,促进法医专业人才的培养,董迎春多次受邀至高校开展专题讲座,为法医学专业学生讲解DNA检验技术在实际公安工作中的应用,先后带教四川大学、苏州大学、南京医科大学等10余名法医专业实习生,在理论研究、实践操作方面进行指导。

  在支撑大案快破的同时,董迎春还努力通过DNA技术服务小案多破。在辖区发生的盗窃等案件中,他频频发力,从前端提取的网格化划分、干湿法提取,到后期实验室的“因材施法”,克服了微量、载体大、历时久等不利影响,进而提取到高纯度、高浓度的DNA,先后比中多批嫌疑人,辖区内同类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。

  在董迎春看来,公安法医作为人民警察中的一员,其实也是一位医者。作为医者,要有一颗仁爱的正义之心,他多年来一直将“为生者权,替死者言;法无不二,医有仁心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。“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,可以让无声的证物‘说话’,可以为破案提供关键证据,这都是值得的、有意义的。”

  编辑:泗洪县检察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