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新媒体时代如何拓宽法院宣传工作路径
2025-04-23 11:23:00  来源:江苏法治报

 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重构了信息传播格局,为法院宣传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。作为司法机关,新闻宣传工作不仅承载着宣传党的法治理念、推进法治建设的重任,还需密切联系群众、落实司法公开、树立良好形象。在新媒体环境下,如何有效应对挑战,创新宣传工作路径,成为法院宣传部门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。

  当前法院宣传工作面临一些现实困境:新媒体账号更新频率低、互动性弱,内容同质化严重;法律文本的严谨性与新媒体传播的通俗化存在互斥矛盾,部分宣传内容过于强调法律术语解读,缺乏案例故事化、可视化呈现,导致公众“看不懂、不愿看”;面对突发舆情,部分法院存在“被动回应多、主动引导少”“线下处置快、线上解释慢”现象,影响司法公信力。

  因此,笔者认为,新媒体时代法院宣传工作应创新以下路径:

  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,提升覆盖广度。在微信侧重政策解读,微博聚焦案件快讯,抖音开发普法短剧,形成“严肃性—即时性—趣味性”内容梯度。运用VR直播庭审、AI法律问答、H5互动游戏等技术手段,增强公众参与体验。如上海某法院试水“元宇宙模拟法庭”,单场活动吸引30万人次在线观摩。

  强化内容供给侧改革,增强传播效能。将典型案例改编成微电影、漫画连载,如最高法院《正义的守护》系列短视频播放量破亿,通过“法官日记”“执行现场”等栏目展示司法工作日常,破除职业神秘感。北京某法官因拍摄“民法典情景剧”成“网红”,账号普法效果提升400%。

  完善舆情治理体系,筑牢风险防线。运用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,对敏感案件设置传播预警阈值,建立“监测—研判—响应”闭环机制;定期开展新媒体素养培训,组建由法官、宣传干事等构成的快速反应团队,培养“法律+传播”复合型人才。

  深化协同共治格局,凝聚社会合力。联合高校、媒体、律所打造“法治传播联盟”,推出跨界普法项目。如浙江法院与电商平台合作,在“双11”期间直播解读网络消费维权案例,实现法律宣传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。

  新媒体时代,法院宣传工作不仅是司法公开的技术升级,更是践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法治理念的深刻变革。唯有主动拥抱技术浪潮,在守正创新中构建兼具权威性与亲和力的传播体系,才能让法治声音穿透“信息茧房”,在数字时代谱写司法为民的新篇章。

  编辑:泗洪县检察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