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从“写材料”到“讲故事”
2025-06-24 15:41:00  来源:江苏法治报

  扎根宣传岗位多年,从最初的“写材料”到如今的“讲故事”,我渐渐明白,每一次落笔不仅是记录,更是在传递法治精神的火种。冰冷的判决书背后有司法的温度,而我的笔尖,便是让这温度被看见的桥梁。

  入职之初,我曾认为宣传工作就是“写写材料、发发新闻”,但真正深入岗位后才明白,每一篇稿件都是法院形象的“窗口”,是连接群众与司法工作的桥梁。日常通讯稿看似简单,却需要在严谨与生动之间找到平衡:既要准确传递审判执行动态、队伍建设成果,又要让文字有温度、有感染力。例如,在描写法官调解案件时,我会通过谈话次数、当事人情绪表达、法官破局之法等细节描写,展现他们的专业与温情;在总结综合性工作时,我会用数据对比和提炼亮点,让“硬核”成绩更可感。我深知,每一次落笔不仅是对工作的记录,更是对法治精神的传递。

  作为一名档案专业、非科班出身的“新手”,我曾因稿件反复修改而焦虑,也曾为捕捉不到亮点而懊恼。但正是这些“磕绊”让我明白,提升写作能力没有捷径:一是做“有心人”,随时记录工作中的鲜活素材;二是做“勤学者”,研读优秀稿件,分析框架结构和语言风格;三是做“思考者”,在领导同事的指导中不断反思不足、突破自我。如今,我逐渐学会从会议中“听”出重点,从日常工作中“挖”出故事,从平凡岗位上“品”出坚守。

  4年岗位历练,主笔、修改大小宣传稿件800余篇,这份成长让我相信:只要保持“空杯心态”,平凡的岗位也能成为成长的沃土。

  未来,我将继续怀揣热忱,用更有力的文字展现司法为民的初心,用更鲜活的表达讲好法院故事,让法治的声音传得更远、更深入人心。

  编辑:泗洪县检察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