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钱提不出来了”“老人走丢了”“手镯肯定被人偷了”……启东市公安局汇龙镇中心派出所地处启东主城区,坐拥17.3万的总人口,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行业场所、大型商圈,辖区面积广、人口多、治安要素复杂,维稳创安责任重大。
面对这一基层治理难度叠加的困境,汇龙镇中心派出所所长秦江华表示:“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找到基层痛点,发力解决难点,让群众更加满意。”2025年以来,汇龙镇中心派出所一边抓重点、查漏洞,一边补短板、建机制,全力打造问题联治、矛盾联调、工作联动、平安联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警情快速,实现“负一秒”
家住某小区的李先生发现自家车的车窗被砸,当即选择报警。民警火速展开侦查,经过调查走访、信息研判,锁定了嫌疑人,并且蹲点抓获,成功为群众挽损。
“派出所日均警情达50余起,只有快接快处,才能赢得主动。”值班副所长顾荣荣强调。2025年,启东公安110指挥中心创新应用“东疆快处”车载平板,实现警情边接边派,赋能基层一线。110一旦接报重大敏感警情,只需一个按钮,综合指挥室以及车载平板上,就会弹出窗口,提醒某个位置有重大警情,在派警指令下达前,周边警力即可提前响应。
今年以来,汇龙镇中心派出所刑事警情下降60%,民生案件破案率始终名列全局前列。在侦办民生案件中,汇龙镇中心派出所秉承“破案不是终点,挽损才是关键”的理念,坚持将追赃挽损作为评判案件办理质效的重要标准,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,同步开展追赃工作,力争在嫌疑人销赃前就追缴到位,最大程度地为群众挽回损失,努力用实实在在的追赃挽损成效护一方民安。
数字警务,实现“三统一”
如何破解工作推进和质效监管的难题?汇龙镇中心派出所有自己的创新。依托“数字派出所”“网络派出所”创建契机,建强综合指挥室,将数字化手段同业务场景有机结合,实现了三个统一,即对勤务统一调度、对任务统一扎口、对内务统一管理,成为支撑社区警务队的“大脑”、案件办理队的“中枢”。
在指挥调度方面,依托可视化指挥平台、5G执法记录仪、视频监控等,全量掌握街面、社区警力分布,对重大敏感警情,所领导及综合指挥室全程跟踪,实时互联互动,确保前方的民警不是单打独斗。在基础管控方面,用好南通公安基础管控平台,扎口管理要素采集、线索核查、纠纷排摸,对本级基础管控中心的推送指令进行二次研判、闭环处置,所有任务都要有回音、有结果,做到“日清日结、动态清零”。在巡逻防控方面,把数字巡防作为新常态,对辖区内所有重点单位、重点部位的视频分类编组,有学校、有商圈、有医院、有政府核心区、有背街小巷等等,根据不同类型,设置不同巡查频率。同时,还有12路高空瞭望和1台无人机方舱,实现对整个辖区滚动巡查。在质效监测方面,建立了社区民警积分管理系统和执法监督评查系统,从各个平台自动抽取数据,社区民警、办案民警,谁干得多、谁干得好,工作质效一目了然,大家都能看得到,也起到了相互监督、相互促进的效果。
夯实根基,实现“融治理”
此前,一名高龄病患在就医时,突发意外身亡。医患双方就“是否为医疗事故?”存在争议。汇龙镇平安法治联盟专职调解员张善兵到达现场后,立即配合社区民警,打了一套合情合理的“组合拳”:权威机构认定,商议赔偿金额,推动后事办理。双方都表示认同,矛盾纠纷迎刃而解。
依托“派出所+”机制,坚持“警调融合、警后跟踪”双管齐下,由擅长纠纷调解的社区民警牵头,网格员、调解员协助,用好“老张调解室”,创新总结“五个一”调解工作法,让“矛盾就地解决”成为社会共识。工作中,派出所17名社区民警、42名社区辅警,无特殊情况一律沉在社区,和村居委合署办公,最大限度地把基层力量整合起来,精准对标矛盾纠纷,杜绝“民转刑”“警转访”现象的发生。调解室成立以来,两年受理指派工单32件,调处非警务类社会矛盾及民事纠纷200余件。特别是2025年,派出所把重点放在了社区“五老人员”上,针对当前老龄化社区较多,老年人经常聚集活动,社情熟、声望高等特点,在幸福二村、彩臣三村等老小区,借助银发活动室,打造矛盾纠纷“哨点”和社区警校,组建银龄调解队,让他们成为兼职信息员、宣传员、调解员。今年以来,已协助民警超前发现和调处了46起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