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清晨六点半、傍晚六点半,常熟市常福街道的怡馨佳苑总会出现三种不同颜色:党员红、物业蓝、小蜜蜂绿。三种颜色一到齐,68岁的“银发督导团”阿姨们就开启红喇叭,用常熟方言念起自编的《怡馨三字经》:“厨余垃圾单独放,可回收物覅乱丢,垃圾分类兑积分……”孩子们则把用快递盒做成的迷你分类桶举过头顶,奶声奶气地跟着背。原本让社区头疼的垃圾分类,就这样被做成了“早锻炼、晚纳凉”里最热闹的风景线。
“三房长”织网——人到桶到责任到
要说秘诀,先得从“三房长”说起。怡馨社区两委班子把办公桌搬到楼下,挂上“社区房长”袖章,组建“红色喇叭督导队”,38个微网格、300户家庭,谁家老人不会分、谁家租户常投错,他们都门儿清。物业经理也不甘示弱,自封“物业房长”,执行“督导员奖惩机制”,对全年垃圾分类督导工作综合考评,考核优秀者物业公司奖励相应物资,考核不达标者执行退出机制。最萌的是“小小房长”,一群戴红领巾穿绿马甲的“小蜜蜂”们守在桶边,专挑爸妈、爷爷奶奶的“毛病”,家里谁分错,就得接受“童声版”再教育。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,“随手扔”就变成了“随手分”,分类准确率从35%一路飙升到95%。
“六点半”秀场——顺口溜里笑声多
有了人,还得有乐子。原来的废弃小花园被改造成“连馨”红色阵地,傍晚六点半的微党课一结束,居民们就牵着孩子直奔投放点“现场教学”。68岁的濮丽芬阿姨把方言顺口溜录进红喇叭,每天循环播放,“圈粉”无数;常福“小蜜蜂”宣讲队把垃圾分类写进快板、小品、三句半,分类知识在笑声中入脑入心。最让小朋友兴奋的是亲子“变废为宝”手作课,快递盒转眼成了分类垃圾桶,做完还能带回家当“传家宝”。
“幸福存折”当钱花——分得好也省的多
怡馨社区创新“垃圾分类积分换特色服务”机制,怡馨社区给每家每户发了一本“幸福存折”,居民垃圾分类分类准确、完成旧物改造活动后,可凭积分兑换各类社区开办的特色服务。正确投放或完成活动一次,工作人员就在存折上盖一个“绿色胜利手”,集满10个胜利,可换眼镜清洗服务;30个胜利,儿童暑期托管服务一次;50个胜利,兑换非遗特色手工课程1次。每季度一次的“焕新日”,旧物漂流集市准时开张,存折积分还能换旧物。积分榜就贴在小区公告栏里,谁家排名靠前,邻居见面都要夸一句:“今天你家又上榜啦!”垃圾分类就这样从“任务”变成了“新社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