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切勿将纸箱置于车上!”在江都吴桥镇长庄村的巷口,民警的厉声喝止让王女士骤然停下脚步。她打算临时放在车座上的纸箱内,装着刚取出的五万元进货款,而这笔款项正成为刷单诈骗分子觊觎的目标。几乎与此同时,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塘头派出所的民警冲进一间房间,从初三女生小林手中夺过即将完成转账操作的手机,彼时屏幕上的“客服”仍在催促其缴纳三千元“游戏账号解封费”。
这两起惊心动魄的拦截事件,正是江都警方反诈攻坚战的日常缩影。在诈骗手段花样迭出的当下,江都凭借“技术筑防+精准宣防”的组合策略,构建起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。
在近期成功拦截的案例中,诈骗分子的作案套路已呈现高度程式化特征。“实施心理围猎是诈骗得逞的关键因素。”江都区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分析指出。诈骗分子以“高额返利”勾起人们的贪念,借“涉嫌违法”营造恐慌氛围,用“最后机会”激发冲动情绪。统计数据显示,30-49岁人群以及女性群体更易陷入诈骗陷阱,财务人员月末对账、学生考试前后等心理较为脆弱的时刻,常成为骗子精准攻击的时机。
“与诈骗分子竞速,必须使防御举措更胜一筹。”这是江都警方秉持的反诈理念。
3月的一个深夜,系统监测到一伙嫌疑人可能在工业园区进行交易,无人机即刻升空开展扫描作业,空中画面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。当“白色轿车旁有纸箱交接”的画面出现时,附近的巡逻警力已同步抵达现场,当场截获八万元现金,并抓获两名诈骗分子。这种“以全面视角审视并展开迅速行动”的模式,已成功拦截12起大额交易,避免经济损失超过百万元。
智能预警网络实现了“防患于未然”的目标。通过整合通信、金融数据构建的动态模型,能够精准识别诈骗风险。当市民接听诈骗电话时长超过5分钟,或向涉诈账户进行转账操作时,系统会立即触发“电话劝阻+短信提醒+社区民警上门”的三级响应机制。“有时受害人尚未察觉异常,我们的劝阻电话便已送达。”社区民警小李表示。今年以来,该系统已发出预警3.2万条,成功阻止2100余起潜在的诈骗行为。
本土化表达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。受骗者用方言拍摄的短视频中,一句“接到‘社保局’电话时,我真以为自己犯法了”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;民间艺人创作的“反诈清曲”“三句半”,将“验证码不外泄”的要点编入唱词,随着乡音传遍大街小巷;“西游说反诈”漫画里,唐僧师徒以降妖故事类比防骗道理,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课外读物。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,在本地平台的传播量超过500万次,使反诈警示真正融入群众的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