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宁县芦蒲镇的“钱码·先锋驿站”是由一座位于黄河故道荒废老房子改造而成,驿站组建了直播团队,帮助群众和当地企业直播带货,拓展销售渠道。近年来,阜宁县法院羊寨法庭聚焦黄河故道项目“展示故道历史、留住乡愁记忆、壮大富民产业”的发展目标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司法力量守护电商从业者的合法权益,护航黄河故道片区电商产业蓬勃发展。
建平台,嵌入电商基地的“服务站”
电商产业是芦蒲镇的新兴产业。为进一步护航电商发展,及时回应和解决电商从业者遇到的法律问题,羊寨法庭将融合微法庭与短视频平台直播基地相融合,把法庭“搬”到旁边,让法官“坐”在身边,以行动回应新时代群众的司法新需求,让司法为民更有力量、更见成效、更显底色。
“以前遇到法律问题我们两眼一抹黑,现在融合微法庭就在我们身边,向法官咨询问题更方便了,我们不再因为不懂法律吃哑巴亏了。”一位销售土特产的老农感慨道。
自2024年9月设立融合微法庭以来,羊寨法庭通过视频连线、微信互动、电话回复等方式,共计诉前协调处理矛盾32起,提供法律咨询80余起,线上线下开展普法宣传100余次。同时,法庭还针对建设休闲民宿、鲜果采摘园、亲子乐园、休闲垂钓项目中的安全隐患,向党委政府发送提示函3份,并得到有效回应和整改,现有设施项目零事故发生。
2024年中秋节前,羊寨法庭对张某销售500只鹅合同中的“定金”和“订金”问题作出指导后,买家因为考虑到违约定金将被没收的法律后果,无奈被动履行采购协议,促成农户家禽及时销售回本。此外,法庭还对酒店一次性用品企业主、家禽养殖户等批量销售产品的合同进行审查,避免电商从业者踩坑踩雷。
促调解,扮演纠纷解决的“和事佬”
羊寨法庭将人民调解工作与“乡镇—村(社区)—网格—户”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有效衔接,尝试开展多元矛盾化解模式,充分挖掘基层法律服务力量,参与法律咨询、援法议事、普法宣传、纠纷调处等工作。
“羊寨法庭深入基层服务地方经济,主动为辖区刚起步的新兴电商产业经济规范化运行设计法治方案,为充分发挥电商助农、直播兴农作用提供了强有力司法保障。近四个月来,羊寨法庭已经为电商直播间诉前调解纠纷多起,降低了诉讼成本,也节约了司法资源。”某村委会负责人赞不绝口。
2024年夏天,陈某通过直播平台和微信订购孙某8个大棚5万元的西瓜,陈某在采摘3个大棚西瓜后,因连续多天阴雨导致西瓜滞销后“失联”,看着满地可能报废的西瓜,心急如焚的孙某投诉到平台和村委会请求解决并打算诉讼。羊寨法庭通过“堆上人家”电商平台了解后,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查找到陈某,以“裁判式调解”的方式多次通过微信、电话协调处理方案,最终达成陈某继续采购2个大棚的西瓜、孙某代为批发销售3个大棚西瓜的和解办法,解了销售鲜活农产品的燃眉之急。
“要不是有融合微法庭,如果不是法官倾力相助,估计我的西瓜就要砸手里了……”孙某回想起来仍直拍脑袋。
强审判,当好合法权益的“裁判员”
羊寨法庭积极发挥融合微法庭解决纠纷高效便捷的优势,创新法治服务新模式,将法律知识融入鲜活的身边事,常态化开展诉前调解、诉讼咨询、巡回审判等工作,主动靠前服务电商产业发展,助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。
“经过法庭多次调解,对方仍以各种理由搪塞,就是不兑现承诺,也拿不出可行的调解方案。但羊寨法庭干警雷厉风行的作风值得我们点赞,对于企业发展我们更加敢想敢干、更有底气了。”某酒店用品公司经理打来电话表示感谢。
原来,2024年以来,某酒店用品公司通过微信与甘肃某公司商谈并合作了16批次订单,对剩余8万元货款甘肃某公司以迟延发货、质量问题、损害赔偿、管辖权异议等借口和方式要求扣除20%货款。法官在指引某酒店用品公司调全所有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后,引导其“以保促调”,经调解员斡旋,某酒店用品公司为早日回款同意放弃违约金,但甘肃某公司仍拒绝调解,后羊寨法庭依法快速裁判,某酒店用品公司全额收回款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