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擦亮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平安底色
2025-04-23 10:45:00  来源:江苏法治报

  南通市创新实施的“蓝背心工程”,通过激活企事业单位保安队伍的社会治理潜能,实现刑事发案率下降20.7%、街面见警率达92%的治理成效,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创新样本。

  该工程构建“2+12+N”组织体系,将700余家单位、2000余名保安纳入统一管理,推动治理力量实现战略性重组。通过制度创新,不同场景保安被赋予多元治理职能:校园保安变身“护学岗”疏导交通,企业安保组成夜间联巡队构筑“防护圈”,等等。这种跨领域、跨行业的系统整合,使分散的安保资源转化为协同治理效能,重构了基层治理力量图谱。

  该工程的核心突破在于实现保安队伍从“雇佣守卫”向“平安主体”的质变。通过建立四级管理体系和22条实施细则,开展专业培训、设立见义勇为表彰机制,保安的职责从单纯安防拓展为“安全员+调解员+信息员”的复合角色。当保安主动排查消防隐患、调解邻里纠纷时,标志着这支队伍完成了从“见章办事”到“社会共治”的意识觉醒。

  这项改革的价值超越治安数据本身,它成功破解了三个关键命题: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?怎样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良性互动?何处找寻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支点?南通用“蓝背心”的创新实践给出启示——社会治理现代化既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,更需要基层的创造性转化。2000件“蓝背心”在街头跃动,化作社会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使“民力无穷”的治理哲学具象化。

  编辑:泗洪县检察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