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一季度以来,镇江市京口区先后有3名社矫对象在新媒体领域成功就业,通过“智变新生”,实现了“技能习得-专业转型-社会回归”的良性发展闭环。
据了解,为进一步提升社矫对象的就业技能和社会融入能力,京口区司法局积极与民盟镇江市京口区基层委员会、镇江周艺公益服务中心联合,围绕“黄丝带·同心帮教”项目,组织开展AI视频剪辑等培训,助力社矫对象掌握数字技术,拓展新媒体领域就业渠道。
搭建成长“新桥梁”
今年55岁的凌某,平时就喜欢唱歌跳舞,通过培训辅导后开启了直播之路,让她找到了久违的快乐和乐趣。目前已经如期解矫的她更加自信,带着直播工具畅游祖国大好河山,享受美好新生活。
京口区司法局以“学以致用”为目标,选定手机AI应用和视频剪辑为培训重点,特邀高校相关专业教授,通过理论讲解和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,从AI分镜脚本设计到生成AI图画,再到生成视频。用手机完成首个作品后,社矫对象王某感慨道:“原来,技术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,熟练掌握新媒体工具,人人都能制作属于自己的视频。”
开启就业“新可能”
“现在的年轻人对AI应用比较感兴趣,学习很积极,知识吸收快。我们组织社矫对象开展AI短视频剪辑培训,也是‘教育+帮扶’的一种新尝试。”京口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的杨榕科长对记者说,“学习AI短视频剪辑,不仅是技能培训,更是心理重建、社会融入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,可以帮助社矫对象通过创作表达情感,缓解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增强自我价值感。”
数字化能力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技能,通过学习培训,可以帮助社矫对象拓宽就业渠道,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,降低再犯罪风险。社矫对象周某对视频剪辑很感兴趣,在课堂培训之余加强自我练习,视频剪辑水平迅速提升。通过在抖音、快手等平台小试身手,获得了用人单位青睐,如今已成功入职某网络技术公司。
锻造工作“新动能”
学习AI短视频剪辑,不仅是技术工具的掌握,更是社区矫正工作者适应信息化社会、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。它既能优化传统工作流程,也能通过创新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力,最终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向更高效、更人性化、更具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。
京口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分管负责人吴玉才向记者表示:“通过AI科技应用与‘智慧司法’融合,帮助社矫对象从‘被动矫治’转向‘主动成长’,实现‘矫正一人、挽救一家、稳定一片’的综合成效。这,也是我们社区矫正服务社会基层治理、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终目标。”